扬州古城保护:千年文脉永续流传
杨柳吐绿,碧波荡漾,过浮桥,步入高耸的城门楼,仿佛走进了时光隧道,进入了军旗猎猎的宋代。这里是新开放的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
沧海桑田,当年的战火之地、血流之所,都已深埋地下,成了历史长河的积淀。那种铁血精神,却化成一股力量,以遗址公园作为载体,激励扬州人奋发图强。
扬州的土地滋养着文脉,这里既有月下听箫的幽静,也有红芍遍地的繁华。回溯起千百年的时光,最终的落脚点,最最难忘的是古城那荡涤历史的风雅。
光阴流转,在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里,扬州人如何继承先辈的文脉,实现通史式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扬州城遗址上,扬州走出了一条古城保护与利用,改造与复兴的现代城建新路。
【奇迹】
整座古城成为一块“国宝”
扬州,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扬州城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两张金字招牌,是对扬州灿烂历史文化的极大肯定。把整座古城作为“国宝”保护,且为现代城池所完全叠加,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奇迹。
1200多年前,扬州是中国东南地区的最大都会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四大港口之一;700多年前,马可?波罗在扬州生活、为官三年,见多识广的他,也不由感叹:“扬州城颇强盛”;200多年前,扬州成为当时世界上拥有50万人口的十大城市之一,达到鼎盛……
回眸扬州,总是满眼的璀璨。
悠久的历史积淀,给扬州留下了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扬州古城――13.1平方公里的唐宋城遗址和5.09平方公里的明清古城,它们就是一部扬州通史、东西方先进文化在此积聚,渗透进这方水土。
一条条贯穿城市的街道,一栋栋古朴雅致的房屋,扬州人把传承文化作为使命,这座古城再度起航。
如何在城市化、工业化互动并进的进程里,让古城享受现代的生活,并为今人的生活添彩,建设一座“开放”、“创新”、“精致”、“优雅”的幸福扬州,是扬州人继往开来的历史重托。
扬州确立了全面、整体、原址保护古城,另辟新址建新城的思路。
面对祖先的“馈赠”,扬州始终怀着对历史的敬畏、对先人的感恩,秉持古城文化性、原真性、自然性、生态性。以推进“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申遗为主线,按照《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联合国《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规定的世界级标准,博采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力克困难,锲而不舍。瘦西湖及扬州历史城区,2006年已被列入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这是对历史的尊崇,也是对现代扬州人执著于古城保护的巨大褒奖。
在扬州,有一套独有的“放气球”限制楼高的办法。如果想在古城及瘦西湖的周边搞建设,都要放气球进行测量,如果从古城区主要景点看到代表“楼高”的气球,那么这幢楼的设计高度就要降低,否则就不能通过规划审批。
这条由气球限高的天际线,被誉为人与自然在城市里和谐包容的文化视线。
【经典】
一条路就能“从古看到今”
文博专家晏炳森,一生和古城打交道,尽管年事已高,但依然为古城的保护奔忙。和晏老聊古城,他谈得最多的是两条街道。这两条街就像长廊一样,交织着古城保护复兴的愿景。
一条是文昌路,扬州城的主干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你顺着这条路走一遍,就能真切地感受到这里的古韵。”晏老举例说,“唐代的石塔和银杏,如今矗立在路的中间,人马车流,都要绕道‘礼让’。向东前行不多远,就是明代的文昌阁,如今是扬州地标性的建筑;再往东走一段,百盛商业大厦对面,就是宋代的古井,接下来,还有吴道台宅第、普哈丁墓园……”
这是扬州繁华的街道,经过多个朝代的更替,那些古老的遗迹依然和这座城市同享一轮旭日。
一条是东关街,新近入围第二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在这条街上,点缀着太多的名胜古迹、名人故居,除了个园这些久负盛名的园林,还有这几年修建起来的冬荣园、华氏园、李长乐故居等等,几步一园,一步一景。
“就连世代生活在这条街上的老人,恐怕也认不出所有的古迹。”曾经居住在东关街上的扬州古建专家赵立昌深有感触。
如今的东关街,已经成为外地游客青睐的景点,漫步在青石板路上,抬头仰望着两道砖墙之间夹着的蓝天白云,所能呼吸到的,是古老文化的味道。
对于地域宽广的古城而言,这两条街道不过是一袭古服上的两道腰带,是扬州古城保护系统工程的一景。
【护貌】
出台技术规范保证原真性
扬州不和其他城市比高,比大,而是比特色、比秀气、比文气。
在很多城市古城区大兴土木的时候,扬州的双手却是那么的温柔,给了古城一方属于自己的天地。
街头,一块块通俗易懂、形制别致、中英文对照的古城解读牌、碑,是扬州人在用心解析这座城市的千古传奇。名城解读工程对300多处文物古迹、名人故居、名人名园、古树名木、特色街巷,通过标牌立碑的方法对其历史史实、文化特点和审美价值进行诠释,增强历史文化的可读性,唤起扬州人对古城历史的记忆,还增强了外地游客对古城历史的认同感。
一些地名的更改,更能体现出扬州对历史的尊重。如“糙米巷”改为“曹李巷”,如“马家巷”改为“马监巷”,从字面上看,这只是名称上的微妙改动,却最能体现出还原历史的真实态度。
2003年10月18日正式开工的扬州“双博”工程,是投资规模巨大、文化内涵丰富的公共文化设施项目。涛涛的“广陵潮”在这里奔腾起伏,历史的潮水在这里激荡出人们的思想火花。如今,投资近4亿元的文化艺术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又将挥就这宏伟文化蓝图的浓重一笔。读一卷好书,看一幅好画,听一场心耳相通的音乐,这样的清雅唾手可得。
宋夹城考古遗址公园,东门遗址广场……古城尘封的身影从遥远的时空走来,和人们如影随形。
扬州有着敢为天下先的魄力。2006年拉开了建设文化博览城的大幕。先后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吴氏宅第、个园南部住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汪鲁门盐商住宅、天宁寺、重宁寺藏经楼,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卢氏盐商住宅、盐宗庙、壶园、罗聘故居、胡仲涵故居、李长乐故居等30多处古建筑群及单体建筑进行了修缮,恢复了大王庙等历史遗迹……
规模空前,压力重肩,扬州人孜孜不倦。
扬州人深知,异地重建再好只是建筑,原地保护的才是文物。为了保护好古城的空间和尺度,扬州专门出台了《古城区房屋修缮技术规范》,进行保护性修复。在改造过程中,既关注了对古城建筑、街景的整体改造,又注意保护文物周围的历史性环境,使得两者有机融合。
修旧如旧,最大限度保护古城风貌的原真性和整体性。扬州对古城改造奉行“五保护”、“五不”,即:保护古城的历史街巷体系、保护古城的建筑风貌、保护古宅名园、保护古城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大拆大建、不破坏街巷体系、不破坏居民生态、不破坏历史文脉、不破坏建筑风貌。
【美颜】
古城与“非遗”联姻整合
“文昌阁附近建筑的琉璃瓦,以前都是黄色的,现在换成了青灰色,这就是在细节上下了功夫。”晏炳森说,在扬州的街道上,建筑的整体风格统一,不会产生视觉冲突。
如果用一种颜色来形容扬州古城的底色,那必定是绿色。生态,成为古城保护的另一条标准,只有这里的青山绿水,才能让古城益发滋润。
如今的瘦西湖,面积扩大了5倍,构建了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公园,全景式展现了“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胜境。扬州学者韦明铧说,在万花园中恢复的景观“石壁流淙”,曾经名为“水竹居”,乾隆皇帝御笔所批。就连位列圆明园40景之一的“水木明瑟”,也是水竹居的“皇家园林版本”。
现在,扬州城市里的“绿肺”越来越多,沿路、滨河、环城处处绿意盎然,风景如画,扬州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3%,还首创了“城市永久性绿地保护制度”,并以市人大决议形式将制度“固化”下来。
扬州是一座“因水得名、因水而发、缘水而兴、水写历史”的城市。这些年,扬州投入数十亿元推动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和水景观建设,实施了瘦西湖“活水工程”及古运河整治等工程,扬州城河边能垂钓,河道能行船,河岸两侧建起亲水步道,再现了扬城“水城共生”的独特城市形态。
古城保护,既要保护其形式,也要保护其内涵。富有浓郁扬州地方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扬州的“闪亮名片”。扬州在注重全面保护古城有形风貌即物质文化历史遗存的同时,强化了对古城无形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积极寻找和挖掘扬州物质文化遗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强化两类文化资源组合,实现相互借势,相互保护,形成相得益彰的优势叠加整合效应。通过设立大师工作室,兴建工艺美术馆,政府制度化奖励“师带徒”等方式,给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景象】
居民和社会“反哺”古城
“以人为本”是最大的原则。
古城保护的终极目的,是更适合人居。扬州出台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整治实施办法》,从点到线,再到面,保持了街巷的原名、走向与格局,维护原有尺度和空间布局,体现富有传统特色的“鱼骨状”街巷体系,兼护街巷两侧的传统建筑、古树名木、古井等传统要素。
如今生活在古城区的市民,也跟上了现代生活的节奏。而在进行古城保护的同时,并没有惊动原住民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小心改造地下管网,在古城街巷逐步实施水、气、强弱电等管道改造工程,扬州的古城底下,已经构建起了现代化的城建网络,而这一切,又都是默然无形的。
古城和居民相依相伴,情谊甚浓。有一户人家和12幅清代古瓷画的事迹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好多年前,彭向羚一家搬到了东关街逸圃。后来发现两侧木板“隔扇门”上镶嵌着12幅白色瓷板,瓷板上画有花鸟虫鱼国画。文物贩子知道后,多次上门要高价收购。彭家人为了守住瓷画的秘密,找来牛皮纸遮住瓷画,然后用白纸糊好,一致对外说:“没有瓷画”。最后,在搬迁时,彭家把这12幅珍贵瓷画交给了政府。
对古城进行成片保护、原貌修缮、功能完善、街景美化等,需要大量的改造资金,扬州积极探索多元投资渠道,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对社会资金的杠杆引导作用。
文化产业是对古城文化资源的整合,是一次再创造。
扬州第一次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是在2002年由市委、市政府印发的《扬州市2001―2010年文化大市建设规划纲要》中。现在,这一“朝阳产业”冉冉升起,步入了黄金时节。
扬州有很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故事和动人传说也很多,从传统文化资源中寻觅出好的项目,根据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开发出具有扬州特色的文化产业。“盐商文化游”、“古城遗址游”、“名人故居游”都是现实的追求。
市文广局局长陆苏华称,文化体制改革正在迅速推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轨道,比如建立了扬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园,成立了文化创意产业联盟……
“绿色产业”文化产业的崛起,必将给古城保护注入新的血液。
课程推荐
- 初级会计职称特色班
- 初级会计职称精品班
- 初级会计职称实验班
课程班次 | 课程介绍 | 价格 | 购买 |
---|---|---|---|
特色班![]() |
班次特色 |
290元/一门 580元/两门 |
购买![]() |
- 初级会计职称机考模拟系统综合版
财经速递
网站地图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
-
初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特色班
·精品班
·实验班
初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
中级会计职称招生方案
·普通班
·特色班
·精品班
中级会计职称网上辅导
专业知识水平考试:
考试内容以管理会计师(中级)教材:
《风险管理》、
《绩效管理》、
《决策分析》、
《责任会计》为主,此外还包括:
管理会计职业道德、
《中国总会计师(CFO)能力框架》和
《中国管理会计职业能力框架》
能力水平考试:
包括简答题、考试案例指导及问答和管理会计案例撰写。